即便在去年供应链不够稳定的时刻,凭借上游一体化优势的晶澳依然实现了分布式产品的稳定供应。
新能源电力业务实现收入1.03亿元,同比增长77.45%;营收占比提升0.80个百分点至3.18%目前公司逆变器产能已达77万台/年,在建产能达95万台/年,总规划产能达到172万台/年,有望支撑公司后续出货增长。
2023H1公司储能逆变器实现收入3.12亿元,同比增长4.64%;实现毛利率40.11%,比去年同期提升了9.29个百分点。截至2023年6月底,公司分布式光伏电站累计并网装机容量为467.14MW,全资子公司锦浪智慧已拥有较为成熟的新能源电力生产业务一站式解决能力。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价格竞争超预期;原材料涨价超预期;光伏政策不达预期;海外贸易壁垒风险;储能行业需求不达预期。新能源电力业务实现收入1.03亿元,同比增长77.45%;营收占比提升0.80个百分点至3.18%。盈利能力显著改善:2023H1,公司综合毛利率同比提升5.38个百分点至36.73%,综合净利率同比提升2.98个百分点至19.29%,预计主要是受益于汇率变动趋势与公司内部降本增效。
并网逆变器收入稳步增长,储能逆变器营收小幅提升:2023H1公司并网逆变器实现营收22.29亿元,同比增长23.15%;实现毛利率28.04%,同比提升3.12个百分点。2023H1户用光伏发电系统业务实现收入5.56亿元,同比增长131.31%;毛利率下降6.47个百分点至64.24%;营收占比提升7.25个百分点至17.09%。2022年9月底,由保利资本和碧桂园创投联合孵化的保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保碧新能源」)的首个落地成果位于上海界龙艺术印刷厂的光储充示范项目奠基。
保碧新能源宣称,将力争于2026年实现8-10GW(百万千瓦)的装机量。在这样的背景下,保利和碧桂园两家龙头房企悄然成立了一家合资公司,但与房地产无关。由于消纳的原因,户用必须要增加额外的电网成本,例如扩容、升压、储能等。国家能源局公示的能源监管投诉举报处理情况显示,2022年7-9月,新能源行业的首要投诉问题一直是分布式光伏并网难。
「以上问题可以通过从经验深厚的光伏发电企业挖人并组建专业团队解决,也可以通过投资、收并购上下游产业链企业解决」唐大千补充称。在泛地产公司中,物流地产龙头普洛斯已在风光储能及科技一体化的新能源资产管理层面低调布局。
截至2022年上半年,全国新增装机30.88GW,其中分布式新增19.65GW,占比超63.6%。后续分布式光伏的装机增速有望持续超过集中式光伏。庞博对36氪透露,「目前保碧新能源已引入新能源行业团队,双方正处于业务磨合期,也在市场拓展和项目管理方面储备人才。惠誉博华工商企业部副总监唐大千告诉36氪, 较新能源汽车赛道而言,光伏电池板的技术相对成熟,初始投资相对较低,且与地产主业具有一定协同效果。
除了保利和碧桂园双方集团的产业资源,重点是纳入更多的光、储、充产业链细分龙头公司。在商业模式上,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开发主要是屋顶资源业主与开发商签订能源管理合同,或业主自投。不过,在专业领域层面,投资团队与新能源团队的组织协同和业务融合仍需时间。分布式光伏建设门槛低、地点随机,增大了电网规划难度。
双碳风口保碧新能源在上海界龙艺术印刷厂的屋顶建设分布式光伏,是该公司首个光储充示范项目。2017年,特斯拉首次推出BIPV屋顶瓦片产品Solar Roof,但受限于成本过高与安装难度过大未实现规模性应用。
其中,火电在装机结构中占据近55%的主导权重,水电装机占比次之达16%。该项目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并网的一期项目装机容量2.54MW(兆瓦),项目预计总装机容量为18.7MW,计划于2023年6月全容量并网,建成后每年可为工厂节省电费支出300余万元。
以业主需求为导向,在电站建成运营后,所发电量按照一定电价折扣和电价方案优先供应屋顶资源业主使用,或者支付给屋顶资源业主一定的租赁费用。过剩风险保碧新能源的发展目前聚焦于商用光伏发电的拓展。保碧新能源当下也在培育生态圈资源。2022年8月,普枫新能源旗下一个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并网,合作方为美的集团旗下的工业机器人制造商库卡机器人。另一方面,户用领域的头部企业市占率较高,市场拓展对后来者而言并不乐观。对于分布式光伏电站,并网相当于实现房屋销售的前提。
保利资本自2021年下半年开始研究新能源行业,彼时「整县推进」的鼓励政策刚发布,从目前分布式光伏装机增速来看,保利和碧桂园迅速跨界踏入这一新兴行业。据天风证券报告分析,按照每个县20万千瓦的开发规模计算,「整县推进」总规模预计超过1亿千瓦。
有着「民营光伏电站之王」之称的正泰集团,户用光伏电站规模已超9GW,分布于安徽、甘肃、广东、河北等18个省区市。36氪了解,与特斯拉的思路不同,保碧新能源的目标是坚持以分布式电站投资为核心主业、以新能源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为长期发展方向,向工商业业主提供绿能节碳服务。
为什么不选择家用光伏市场作为赛道切入点?36氪通过业内人士了解到,一方面,这与户用发电的投资收益、经营成本有关。多地区的能源主管部门发布通告,称目前区内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建设处于无序发展状态,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和资源浪费现象,责令相关企业立即全面清理与投资方签订的光伏开发建设协议,并暂停推进。
集中式光伏发电系统主要指利用荒漠、山区集中建立大型光伏电站;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主要指在用户所在场地或附近建设运行,以用户侧自发自用为主、多余电量上网且在配电网系统平衡调节为特征的光伏发电设施,如工商企业厂房屋顶光伏发电系统,民居住宅屋顶光伏发电系统等。此外,天合、晶澳、晶科等民企以及国家电投、国家能源集团、华能、三峡、南网能源等央国企,都在这一市场厮杀。2021年下半年以来,中国楼市出现二十年一遇的拐点,一些高杠杆的开发商不得不寻求转型,但流动性困境让其中大多数公司无暇他顾。短期内,这将成为考验分布式光伏企业的最大挑战。
分布式光伏的装机规模在2021年占比首超集中式,集中式和分布式的新装机增速分别同比增长21.7%、88.7%。全国新能源消纳监测预警中心2022年9月评估称,国内部分省市分布式光伏开发消纳承压。
Wind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电力累计装机容量23.8亿千瓦,同比增长7.9%。庞博对36氪表示,「从成本和收益率的角度衡量,在整个新能源发电行业的各个细分链条里,分布式工商业光伏电站的收益率相对高,保碧新能源将重点发展工业和商业场景。
所以地产企业进入分布式光伏赛道的壁垒更低。特斯拉计划在2022年第四季度重启屋顶光伏项目,首个项目位于得克萨斯州奥斯汀伊斯顿公园的新建社区。
保碧新能源把引入区域小股东的合作模式,应用至分布电站开发领域中,该模式在房地产开发领域应用成熟。」惠誉博华工商企业部副总监唐大千认为,从目前中国电力发电格局来看,火电装机和发电量都占主导地位,在电量结构中优势稳固;但2020年以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促使新能源发电及相关设备的装机量爆发。36氪此前在 《马斯克为什么「上房揭瓦」》 中报道过:早在2016年,特斯拉收购SolarCity,正式进入屋顶光伏领域。一些县域内,分布式光伏装机已超过当地平均电力负荷的一半。
而由于「整县推进」,工商光伏发电大规模并网也加大了各地区的系统调峰压力。但与特斯拉Solar Roof屋顶进入住宅户用光伏市场的打法不同,具备先天住宅资源禀赋的保碧新能源,没有选择这条捷径,而是要进入工商业光伏能源市场从零开始,跨界创业。
在美国,特斯拉正在尝试大规模推广家用光伏屋顶。跨界壁垒成立「保碧新能源」,只是保利资本和碧桂园创投在新能源市场合作的其中一环。
据了解,保碧新能源正在搭建产业平台并对外融资。惠誉博华工商企业部副总监唐大千表示,民企和央国企各有优势,民企的渠道获取优势更强,有能力占据下沉市场,央国企在资金、品牌、资源上的优势更明显。